1、清湯鍋底養人
100克麻辣鍋底的熱量是517千卡,而清湯鍋底的熱量僅為10千卡,差了50倍!清湯鍋底不但含脂肪較少,還能減少湯中的亞硝酸鹽危險,并避免上火。除了清湯鍋底,海鮮鍋底也是低脂又清淡的選擇。如果實在喜歡重口味的火鍋,可以點一個鴛鴦鍋,用清湯鍋底來涮綠葉菜等吸油多的菜。
2、順序換換:肉-菜-肉
傳統吃火鍋的順序是先吃肉,因為這樣才能帶出湯底的好味道。其實現在很多鍋底本來味道就夠香濃,可以在剛開始涮火鍋的時候,涮兩筷子肉,然后放一部分低脂的蔬菜豆腐,再繼續涮兩筷子肉。這樣交替食用,就可以避免葷素比例失調。
3、茶和蛋白飲料是首選
搭配火鍋的佳飲料是清茶、植物茶和蛋白飲料。蛋白飲料比如椰汁、杏仁露、豆漿、酸乳飲料等,宜餐前喝,能提供碳水化合物,也能幫助保護腸胃。清茶能解膩去火,更能突出火鍋的風味;而菊花茶、大麥茶等植物性的茶水不含熱量,有的可以清火,有的能夠助消化。
4、晾涼再吃不著急
又辣又麻的火鍋傷食道。一項資料顯示,嗜吃火鍋的四川、重慶等地的居民患食道癌的風險在全國居首位。要避免吃火鍋燙傷消化道黏膜的事情發生,也很簡單:吃火鍋的時候,告訴自己不要著急,把菜夾到碟子里晾涼,然后放在小料中蘸一蘸吃,一定要做到“熱不灼唇”。
5、鍋底類型要斟酌
現在除了傳統的麻辣鍋和清湯鍋,又有許多新鮮的花樣火鍋,比如粥鍋底、雞湯鍋底、海鮮鍋底、滋補鍋底等。這些鍋底都加入了鹽和鮮味劑,不及清湯那么健康。其中雞湯鍋底和海鮮鍋底不適合痛風病人。滋補鍋底加入了保健食材,但正因為此,它并不適合所有的人,因為每個人的體質不同,千篇一律地用同樣的“滋補”方式,對于部分人來說反而是有害健康的。
6、雜糧薯類助消化
人們總是肉和菜吃得肚子圓滾滾了,才想起來該吃點麻醬燒餅或是米飯。這樣不但不利于蛋白質的利用,而且不利于控制血脂。其實可以早一點吃主食,不但能調劑口味,還能補充碳水化合物。涮雜糧面條是個好主意,好是直接涮點紅薯片、土豆片等,其中維生素和礦物質比較多,較多的纖維還能促進腸胃蠕動,并有利于維持營養平衡。
下一篇:優質回轉火鍋設備尺寸、結構和電量計算介紹